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星尘小鸡网络维护,导致自己DD的系统失联了,趁着这次机会整理下折腾过程。
1. DD新系统,同时可以选择缩容(最小3G)
- 首先创建自己的小鸡,成功以后关机
- 创建一块同地区的3G的local Storage,然后删掉原来的10G盘。(缩容选手可选)
- 到实例的advanced-settings,选择Use rescue image(救援系统),这时候建议不要选3G的盘启动救援系统,而是直接启动(因为选了硬盘再D的话就不会升级内核了,而是用Ubuntu救援镜像的内核了)
- 启动小鸡,用密钥登陆小鸡
- 安装cf warp
- DD想要的系统
这里默认应该是vda,有些人可能不是vda,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查看
上面的命令,按照自己的需求,运行Debian 12或者Debian11,没有错误的话,再执行下列命令
7. 依次运行
如果3G盘不是vda,就将命令改成3G盘的名字,对应的,下面的命令的名字也要改
这一步会提示 Warning: Not all of the space available to /dev/vda 【这里注意是vda,一开始先说sda,sda好像修复不了】 appears to be used, you can fix the GPT to use all of the space (an extra 1665071 blocks) or continue with the current setting? 问你fix 修复还是ignore 忽略,输入 f,也就是修复
下面是每行ubuntu命令的解释:
parted -l
是使用 parted 工具列出所有已连接的磁盘和它们的分区信息的命令。parted 是一个用于创建和管理磁盘分区表的程序,支持多种分区表格式,如 MS-DOS 和 GPT。
partprobe
是一个用于通知操作系统分区表变化的命令,通过请求操作系统重新读取分区表。例如,如果你使用 parted 在某个磁盘上创建了一个新的分区,之后运行 partprobe 来让内核知道新的分区配置。
parted -s /dev/vda resizepart 1 100%
是使用 parted 工具调整 /dev/vda 磁盘上的第一个分区(/dev/vda1)的大小的命令。-s 选项表示在脚本模式下运行,不交互式地执行命令。resizepart 选项表示调整分区大小,后面跟着分区号和新的结束位置。100% 表示将分区扩展到磁盘的最大可用空间。
e2fsck -f /dev/vda1
是使用 e2fsck 工具检查和修复 /dev/vda1 上的 ext 文件系统的命令。e2fsck 是一个检查 ext2, ext3, 和 ext4 文件系统是否有错误,并尽可能修复它们的程序。-f 选项表示强制检查即使文件系统看起来是干净的。
resize2fs /dev/vda1
是使用 resize2fs 工具调整 /dev/vda1 上的文件系统大小的命令。resize2fs 可以在线或离线地调整 ext 文件系统大小,如果没有指定新的大小,它会自动调整到分区大小。
- 最后我们就可以重启和去官网把Use rescue image改回Use local boot,并且下面的boot硬盘记得要选上刚才创建的3G盘
- 登录的时候,使用账号debian和原来的key登录小鸡,使用sudo -i切换到root账号。(可以将key同步到root账号下,使用root账号登录,或者设置root密码,然后修改sshd的配置文件来使用root+密码登录小鸡)
- 进入新系统后,执行
可以清除许多无效的垃圾缓存
2. 开启SSH root账号登录
- 切换到root账号
- 配置root密码
- 打开ssh配置文件
- 修改或添加下面配置
- 编辑认证文件authorized_keys
删除
3. Ref.
- 作者:墨羽
- 链接:https://blog.pigcyan.com/article/Scaleway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